找到相关内容598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判教思想研究的研究汇集

    唯识、禅、净、律、密这大乘,其境是平等的,其“果”都以成佛为究竟,也是平等的;不过在“行”上,诸宗各有差别的施设。·····故各宗有各宗的方便殊胜施设,这样来判摄一切佛法,与古德的判教,完全不同了...····与前第二期迥然不同。第一期的见解,可以说是承袭古德的,第二期的见解,是摄小归大而平等。因为佛是唯一的,所以佛所说的法,当然也就是一味了。·······(第三期的见解认为)到佛灭后,佛的教法...

    马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2155678.html
  • 《中论》导读

    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工作,对后来影响很大,因此被称为“佛陀第二”。而且还被称为“之祖”,佛教有都把龙树称为是自己的祖宗,这是:俱舍宗、成实宗、律宗、三论宗、法相宗、华严宗、天台宗、真言宗。 ...在原始佛教之上,从而发展出了积极的灵活的宗教信仰,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阔,并且越来越接近大乘空的思想。   大乘初期信徒有组织,成员称为菩萨。活跃在此阶段的还有社会上的长者,如与中观派有关的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3661913.html
  • 佛教圣城天水

    品格,天水人不单非常自豪,而且常常自诩:“秦州文旗一弯月,长安水个个影。”意思是,佛风东渐,到了天水麦积山(又名文旗山),已如一牙新月升空。然而再向东传,到达长安后,便判为大乘,那恰似在长安周边的条河流中投下了八个影像。这种说法妥否?当然可以作为一个论题供僧俗两界与佛有缘的人来争鸣。但是有一个起码的事实是必须承认的:佛教沿着古丝稠之路向东传布,经过约300年的容受期,在隋唐之交开始判教分...

    李尔山 石宝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2369970.html
  • 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——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

    与太虚大师的抉择思路也不尽相同。太虚大师主张并弘、不分轩轾,後来又主张在宗基础上,融摄中外大小诸乘创设符合时代需求且不背大乘旨趣的新方法:印光大师则主张诸宗分界、净土为归。  早在一九一五年,太...依据中国佛教,大乘又可概括为天台、贤首、三论、唯识、禅、律、净、密。与传统判教不同,太虚大师认为的根本原理与究竟目的皆同无异,只是在观行上稍有不同。因此只能说各有其殊胜之处,不可以优劣高下相较。...

    周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267848.html
  • 禅宗“大彻大悟”与密宗“即身成佛”之差别

    ---  壹、前言  佛教由印度传来中土,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越经各代祖师  的证悟了知而创立了各宗各派,即:禅宗、净土宗、律宗、法相宗、  贤首宗、 论宗、天台宗、密宗等共,此即佛教的。...经典。  前云,前七种一般云为“显教 ”,后一之“密教”乃对于显教所  称之词,为世尊宣示出世法,而能令人易于理解明了为主的显教; 另  示如来真实义理秘而不宣者,则称为密教,乃为法身大士如实宣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3850521.html
  • 从太虚大师志行讲到学法与住持正法

    了正法。  (四)尊重中国传统,倡导“平等”  当时有一部分人诋毁中国佛教,鄙视中国历代祖师,认为学习佛教应该直接学习印度,像龙树、无著、世亲等学派,这样无形中否定了中国佛教的传统。太虚大师在这种...这样而建立的,具有中国佛教的特色。这是我们中国佛教优良的传统,不能反对。两千年来,中国佛法,就以这个为中心。  太虚大师因此提出“平等”的思想,指出宗各有各的习惯,适用于各个地区,不能混淆。汉语...

    惟贤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4655803.html
  • 湖南佛教清前简史

    摄论师、地理师、涅槃师六个学派。隋代建立了天台宗、三论宗两个宗派,唐代建立了唯识宗、华严宗、净土宗、律宗、禅宗、密宗六个宗派,合称"大乘"。此外还有一个三阶教,概括一句话,汉传佛教的宗派,叫做"六师一教",唐末五代北宋间大乘佛教的宗派中的禅宗又分出沩仰宗、临济宗、曹洞宗、云门宗、法眼宗,后来临济宗中又分出杨岐派、黄龙派,世称"五家七"。湖南地区以天台宗、禅宗、净土宗较为盛行。,   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058929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论与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

    归教下所摄。这是大师初期对佛法的系统思想,基本上承袭古德,缺乏独创。  第二期是从1915至1923年,这期的特色是摄小归大而平等。大师认为佛法有大乘和小乘,而小乘是大乘’的初阶和方便,所以小乘可附属于大乘,而佛法的根本宗旨,也唯在大乘,此即是摄小归大。所谓平等,就是将一切大乘教法分为天台、贤首、三论、唯识、禅、律、净、密,而且认为诸宗的根本原理(境)及究竟的极果(果),都是平等的,...

    李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5062980.html
  • 理念与实践养成的人间佛教

    平等、自他一如、生佛平等的基础上,进一步突显出宗教平等、僧尼平等、僧俗平等的思想,并在整个僧团的理念与实践中得到鲜明的贯彻和有形的体现。  从佛教的与教的层面而言,佛光山主张禅净合一、显密融和、并弘。认为禅净、显密、并无层次的高下,只是应机的不同。正如蓝吉富教授所言:“他的佛学思想广融原始佛教、南传佛教、禅宗、天台、华严、净土等学于一体,并兼融佛教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儒、道之学,可谓融和内外诸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4365598.html
  • 汉传藏传两大佛教系统世纪对谈

    的发展沿革,在短短一个小时当中,把中国佛教的传承清楚地做了说明,掌握了从印度的渊源到中国大乘的精神,显示了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融通,以及对汉传佛教的信心。这场演说对把中国佛教推上国际舞台,有著开创性的...

    报导

    |圣严|佛教|藏传佛教|道次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05151685.html